为什么有些公司对域名视若珍宝,有些公司却不屑一顾
为什么有些公司对域名视若珍宝,有些公司却不屑一顾?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企业在对待域名方面出现对立的两个面,有的企业非常重视域名,不惜斥资成千上亿来收购,旗下持有成千上万个与公司相关的域名,然而也有的公司他们对域名不屑一顾,随便注册一个搭建个官网就不再关心了。
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下,重视和不重视域名的企业,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
一.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区别
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很多传统企业在域名上是不太重视的,甚至一些企业连官网都懒得搭建一个,而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很重视自身的域名和官网。
此前有圈内投资人在文章下评论道:“传统企业有供应链,有明确的上下游关系,更多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像现在互联网的电商、游戏需要大量的用户。”我觉得很有道理,尤其是很多传统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从没有互联网的那个时代走到今天,靠的是自身的硬核实力,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花钱买域名、建官网、搞线上还不如花钱去电视台投个广告……互联网企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也许你今天看到的小公司明天就成了庞然大物,今天的庞然大物也可能一夜之间变成满地废墟,正是这样年轻、充满机遇的蓝海领域,也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后浪”,让整个互联网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而他们竞争的最主要核心资源就是“用户”。
那么如何获得用户?自然是从各个不同的渠道,竭尽全力地去俘获。首当其冲的渠道就是官网,作为互联网企业,最基本的配置就是——你得先有个官网。这是用户访问和了解公司业务最简单的方式,更是公司获取用户资源最简单有效的渠道,而域名是搭建官方网站的必需品。
一个简单易记、易输入的极品域名,能够很好地被用户记住、传播、访问,这就是流量和资源。
有很多传统企业他们也搞了官网,可是你进去一看就知道他是传统企业,因为他的网站一点都不像互联网企业官网那样“花里胡哨”,就是一个模板套出来的样子,他们的域名也是随心所欲,怎么复杂难记怎么来。
二.曾在版权、品牌、域名上吃过亏的企业
迪士尼大家熟悉吧,观察者网曾经有文章评论迪士尼:“一家不玩互联网+的传统公司 是怎样‘碾压’BAT的”。它应该算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公司了,业务基本上都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传统企业,他们旗下持有并保护了3.2万个域名!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中旬的时候,迪士尼招聘域名管理人员,当时是说负责“2.5万个域名”,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迪士尼又悄咪咪地持有保护了7000+域名。为什么?
因为迪士尼曾在品牌、版权上吃过亏,差点我们就见不到今天的迪士尼了,所以它黑化成为了今天的“版权保护狂魔”、“西半球最强法务”、“版权流氓”。有句话叫做“只有真正痛过的人,才懂得什么叫做珍惜”,有过这种经历的迪士尼,当然要对自身品牌、资产、版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域名作为一家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也曾经在这方面上吃过亏,比如腾讯早期的域名oicq.com和oicq.net被美国公司仲裁回去,即便后面幸运的购买了极品域名qq.com,但还是黑化成了“钮钴禄·鹅”,虽然嘴上说着:“域名不重要,以后互联网用不到域名……”但实际上,在隐藏了自身whois信息后,暗戳戳的到处仲裁域名,曾经一次就仲裁回来了139个域名。你说它持有域名少于几千个我反正是不信的.
三.时代在变迁,2020年被动加速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他们互联网发展要比中国早且快,同时美国的企业在对待域名方面也都非常重视,包括传统企业。比如惠普hp.com、高盛集团gs.com、美国航空aa.com、联合太平洋公司up.com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传统企业线上化趋势日渐凸显,很多企业都在向线上互联网转型,发起冲击,国内的传统企业也开始重视域名,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来也有不少国内的传统企业收购极品域名的案例。比如:春秋航空ch.com、渣打银行sc.com等。
尤其是2020年全球突发各种事件,将线下生态完全打乱了,多少线下传统企业濒临或者已经破产倒闭?这些事件无疑加速了从线下到线上转型的步伐,不少的企业原本定了三五年转型的计划,现在不得不立即开始行动。这个时候又回到了我们第一点,互联网企业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官网、域名、用户……如果还是以前那种传统企业的固化思维,恐怕在互联网这片领域上难以拓展开来。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企业转线上就一定要花个几百几千万买个极品域名,不然就不能转型成功……域名从来不能决定一家企业能不能成功,但是域名却能够给一家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成为它成功的助力,就如同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一般。即便不购买极品域名,起码也得稍微“互联网”一点吧?
扫一扫,关注我们